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弧菌是自然界菌群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有害菌不仅可以感染常见的水产品,有些弧菌更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致病性。随着近些年水产养殖的不断扩大,由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引起的鱼病不胜枚举,不仅给养殖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对人类生命安全也存在着巨大威胁。本文对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是阐明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的致死机理,为未来研发抗病菌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确定创伤弧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s)的蛋白浓度,以不同的蛋白浓度为基准,利用光镜观察和细胞活力CCK检测技术测定创伤弧菌ECPs对细胞的毒性。然后使用Hoechst 33342染核观察及DNA ladder来进一步确定其致死机制。根据细胞毒性结果,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ECPs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性。Hoechst 33342染核结果发现实验组出现了凋亡小体,这与STS处理的阳性对照组中细胞变化相一致。但是ECPs处理后的宿主细胞未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再通过理化性质的检测,可以初步确定创伤弧菌导致卵形鲳鲹细胞死亡是通过凋亡途径发生的。未来将针对凋亡途径的具体通路进行深入研究,为控制病菌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海水养殖动物常见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哈维氏弧菌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和抑菌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开发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和抗菌功能产品,对控制哈维氏弧菌的危害极其重要。为此,本研究以哈维氏弧菌为靶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技术,筛选特异性识别哈维氏弧菌的核酸适配体,并对核酸适配体的性质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显示,核酸适配体H10、H13能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地识别哈维氏弧菌,并且无毒副作用。同时,靶标性质分析表明核酸适配体(H10,H13)的靶标可能是细胞膜蛋白或膜蛋白相关成分。本研究运用SELEX技术筛选获得的ssDNA核酸适配体H10和H13,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性,可用于研发操作便捷、灵敏度高的哈维氏弧菌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3.
对一株溶藻弧菌噬菌体φV039C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序列的研究。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噬菌体φV039C头部为正廿面体结构,直径58.9 nm,具长105.2 nm的尾部;采用双层平板法检测,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1;通过一步生长曲线计算可得,噬菌体φV039C的潜伏期为20 min,爆发期为10 min,裂解量为163 pfu/cell;利用第三代单分子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组全长43 405 bp,G+C含量为42.95%,74个开放阅读框(ORF)主要为噬菌体的结构、DNA复制和裂解有关的基因;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基因组比对,发现与其最接近的长尾噬菌体科的溶藻弧菌噬菌体NF和副溶血弧菌噬菌体Seahorse的覆盖率仅为11%(覆盖区域的相似度分别为92.2%和93.3%),此外,基于裂解酶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表明,φV039C与二者处于距离最近的分支。由此得出,溶藻弧菌噬菌体φV039C是一株新型的噬菌体,分类上应归属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  相似文献   
64.
利用红雪茶渣作为提取工艺的原料,运用简便的酸液提取法制备红雪茶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为红雪茶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为生产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供新料源思路.在酸液浓度、料液比、处理温度、处理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红雪茶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红雪茶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率的因素由大到小次序为:料液比处理温度酸液浓度处理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液浓度0.10 mol/L,酸处理时间3.0 h,酸处理料液比1∶50 g/m L,酸处理温度50℃.该提取条件下,红雪茶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34.61±0.19)%.  相似文献   
65.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采用挖掘法对不同带间距柠条林地灌草根系体积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间灌草根系体积水平分布为全部根系与直径≥0.5 mm根系分布特征相似;直径≤0.2 mm根系对全部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在近柠条带1.5 m之内,对16 m带间距林地的影响在2.0 m之后,且呈波状变化;根系体积垂直分布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随着带间距的加大表土层根系逐渐增加;5 m带间距时遵从y=aebx函数关系,10 m、16 m带间距时遵从y=aLn(x)+b函数关系.16 m带间距林地根系水平分布相对均匀,垂直分布在0~20 cm土层比例较大,是比较适合该地区的灌草复合林地.  相似文献   
66.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几种病原性弧菌OmpK、OmpU和OmpW蛋白种间和种内的同源性,筛选高保守性蛋白OmpW.成功构建具备稳定分泌抗体IgG3的细胞株S5C10,鉴定其对5种弧菌具有特异性交叉免疫反应,而对9种非弧菌无免疫反应.研究结果显示OmpW可作为广谱性疫苗成分,其单抗可特异性检测多元弧菌.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对初选的黑莓杂交品系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选育黑莓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个黑莓杂交品系(5-8-2、6-6-3、7-7-4、7-10-2、7-10-6)及其杂交亲本品种(‘Hull’、‘Chester’、‘Triple Crown’、‘Arapaho’、‘Kiowa’)的生物学性状(果熟期、刺的有无、叶色、植株生长量)和经济学性状(果穗数量、果实大小、果实品质、产量)进行调查与统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各指标对黑莓杂交品系的综合评价值和等级排名。【结果】 产量和果实品质是黑莓优良品种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黑莓杂交品系6-6-3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5-8-2和‘Kiowa’为Ⅱ级,7-7-4、7-10-6、‘Hull’、‘Chester’、‘Triple Crown’和‘Arapaho’为Ⅲ级,7-10-2为Ⅳ级,其中5-8-2和6-6-3品系在南京地区生长、结果表现优良。【结论】 6-6-3和5-8-2品系综合评价值高,具有超亲优势,可作为候选优良新品种进一步观察研究; 7-7-4和7-10-6品系优点不明显; 7-10-2品系综合表现差,可在品种选育中淘汰。  相似文献   
68.
据初步调查,武昌郊区被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p.寄生的蔬菜害虫有:小地老彪Agrotis ypsilon、菜粉蝶Pieris rapae、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和烟夜蛾Heliotkis assulta;前四种的寄生率分别为41.4%,34.0%,10.8%,5.7%;经鉴定,六索线虫共有5种,即:白色六索线虫中华亚种H.albicans sinensis、菜粉蝶六索线虫H.pieris、地老虎六索线虫H.agrotis、太湖六索线虫H.taihuensis,另一种种名待定Hexamermis sp.,前者为优势种,依次两种为常见种,后者为稀见种,六索线虫与害虫幼虫间无寄生专一性,可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9.
为阐明轮伐期内不同类型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混交林的生长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选择于2012年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青山实验场采用生态营林制度营造的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Eucalyptus×Dalbergia odorifera,MED)、桉树×望天树混交林(Eucalyptus×Parashorea chinensis,MEP)、桉树×红锥混交林(Eucalyptus×Castanopsis hystrix,MEC)和桉树纯林(PEU)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桉树第一轮伐期内的3次林分调查(2014、2016、2018年),分析不同混交林桉树和珍贵树种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监测期内,4种林分类型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均随林龄显著增加;混交林中降香黄檀、红锥及望天树均可显著促进桉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的生长,促进作用大小表现为MED>MEC>MEP;不同混交类型中珍贵树种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均表现为MEC>MEP>MED,林分总蓄积量表现为ME...  相似文献   
70.
几种不同楸树花粉萌发率的测定及花粉超低温保存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种不同楸树(楸树、滇楸、梓树、灰楸和黄金树)花粉萌发率的研究表明:花粉在恒温25℃培养6 h时萌发率较好,培养基为:10%蔗糖 0.01%硼酸 1%琼脂。在室温水培条件下,花粉在3 d内都保持较好的萌发率,第4天至第7天萌发率快速下降。花粉在液氮和-70℃条件下贮藏生活力较好,随贮藏时间延长生活力下降幅度也较小;常温贮藏时花粉萌发率最低,且生活力丧失快;而0℃和-20℃贮藏花粉生活力居中。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的解冻方式对花粉的萌发率影响较大,楸树各树种均以温水浴(35~38℃)下解冻5 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